大家好,这里是「读舍FM」。

刚才大家听到的正是《基地》影视剧预告片的内容。这两年还真是科幻影视化的大年,科幻小说两颗明珠《沙丘》和《基地》都宣布影视化,将于年底或明年上映。《沙丘》曾在1984年改编过电影。而《基地》系列却是自1942年首度发表以来,第一次进行影视化改编。《基地》剧集预订于2021年在苹果公司的流媒体平台 Apple TV+ 上首播。

借着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这部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系列,我们来聊一聊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人们对「阅读」这项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提高,美国书商们针对大部分的工薪阶层推出了一种被称为“纸浆杂志”的廉价娱乐消费读物。顾名思义,这种杂志相对于那些高档杂志,用的是未经加工的、充满毛边儿的廉价木浆纸。

有了便宜的纸张和便宜的印刷技术,还得有一群“便宜的作者”撑起杂志里面“便宜的内容”。一本纸浆杂志的售价通常为10美分,版面在100P左右,每本可容纳四到五个故事。由于面向的读者大都是劳苦大众,对于严肃文学的兴趣自然没那么高,骇人听闻的恐怖故事、离奇曲折的奇幻冒险、充满暴力的犯罪故事才是这类杂志的核心选题。这样的创作平台出身草莽,杂志上的作品被正统出版机构所不容,所以自然带着那么点反主流的味道。

美国的书商看准了其中科幻小说这一品种,也针对性的出了一套非常廉价书籍,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毛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所以在当时科幻小说也并不受主流文学待见,虽然现在也不怎么样。

第一个出来扭转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他是工程师,他也被认为是业务无线电的先驱。他于1901年创建了美国无线电协会。1908年4月,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电子与无线电的杂志——《现代电子》。在1920年,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也就是在这份杂志里,根斯巴克辟出一定版面来刊登科幻作品。

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正式创建了第一本科幻小说杂志《Amazing Stories》,也就是《惊奇故事》。「science fiction」「科幻」一词,就是他所定义的。不过《惊奇故事》一直很难盈利,在1929年,雨果·根斯巴克被迫破产并失去了该杂志的控制权。后来《惊奇故事》几经易手,本身也并非是什么优秀杂志,在科幻领域也没有了影响力。但在它首次出版时,就包括了约翰·坎贝尔、艾萨克·阿西莫夫、娥苏拉·勒瑰恩等后来知名科幻作家。

但是雨果·根斯巴克对待作家极为吝啬市侩,所以著名的科幻恐怖小说作家洛夫克拉夫特和克拉克·阿瑟·史密斯称他为“小气鬼雨果”。有评论家认为雨果·根斯巴克这种刻意平民化科幻小说,损害了科幻小说的发展。但是另有观点反驳说,相对于主流文学,科幻小说需要一个独立的市场来发展它的潜力。不管怎样,是雨果·根斯巴克将科幻小说推向了公共领域。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世界科幻小说协会把雨果奖颁给每年的最佳科幻和奇幻作品以及成就。该奖因雨果·根斯巴克而得名。雨果奖也被认为是在科幻及奇幻创作中的最高荣誉。他与儒勒凡尔纳和乔治威尔斯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真正将科幻小说发展起来的是约翰·伍德·坎贝尔,他在《惊奇科幻故事》杂志担任编辑的三十年里,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惊奇科幻故事》最初名为《超科学惊奇故事》——《Astounding Stories of Super-Science》,杂志第一期发行于1930年1月,后来很快成为了新兴纸浆科幻小说领域的领先杂志。由于早期杂志愿意支付更高的稿费给作者,所以迅速吸引了许多知名纸浆文学作家。1931年,《超科学惊奇故事》改名为《惊奇故事》《Astounding Stories》。虽然中文翻译的名称很类似,但是跟雨果·根斯巴克创建的《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是两本不同的杂志。

1937年底,科幻小说作家和编辑约翰·坎贝尔接任该杂志的编辑职务。1938年3月,坎贝尔获得了杂志的完全控制权,他将《惊奇故事》《Astounding Stories》改名为《惊奇科幻故事》《Astounding Science-Fiction》。坎贝尔认为,对于日趋成熟的科幻小说读者而言,惊奇故事这一标题并没能传达正确的杂志形象。同时坎贝尔也改变了杂志的封面画设计。前面我们说过包括科幻小说这些纸浆杂志,主要面向低收入人群,封面设计刻意使用了一些暴露女性肉体的性暗示元素。为了让杂志跟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也为了让成熟的科幻小说读者不尴尬的携带杂志,坎贝尔邀请了优秀的封面艺术家重新设计封面。1938年2月号的杂志封面是一张很准确的从水星看太阳的天文学图片。

从1938年到1971年,在坎贝尔的主编下,艾萨克 · 阿西莫夫、罗伯特 ·A· 海因莱因、西奥多 · 斯特金和 A·E· 范 · 沃格特这些日后将名扬后世的年轻科幻作家被召集起来,他们几乎统治了这一时期《惊奇科幻故事》,为杂志定下了基调。对于这个时代,艾萨克·阿西莫夫称坎贝尔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科幻小说力量,他主编的第一个十年,完全占主导该领域。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1920年1月2日出生于苏联的犹太人,3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他的父母承接了一家杂货店,家里人都要在店里帮忙,他因此接触到店里卖的廉价科幻杂志,一脚踏入科幻世界。阿西莫夫11岁下笔写小说,19岁稿子就卖给了科幻杂志社。

阿西莫夫未满16岁便完成高中学业,193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回校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离开校园的这段期间正逢二次世界之战,他在费城海军造船厂的大气实验室以平民身份工作三年。战后加入美国陆军,服役九个月就光荣退伍。

1942年5月,22岁的阿西莫夫创作的《基地》短篇小说正式在《惊奇科幻故事》上发表。后来的《基地》三部曲正是从这时到1950年1月的发表的8篇短篇小说组成。根据阿西莫夫所说,基地小说的灵感来自一次跟编辑约翰·坎贝尔会面的路上,在坐地铁的时候想起了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兴亡史》而产生的。在碰面的时候,阿西莫夫跟坎贝尔讨论了这个想法,整体概念才成形。阿西莫夫有嗜幽癖,偏好狭小幽静的地方。他在第三本自传中回忆起,小时候总是想拿本杂志躲进纽约地铁的车站里,在列车轰隆隆的声响中,封闭自我,享受阅读的乐趣。似乎对于很多作家而言,地铁总是一个容易迸发灵感的地方。

1951年,阿西莫夫整理了发表的前四篇短篇和一个新的序章故事,作为《基地》小说正式出版。后来又把随后故事,每两篇编为一本,分别出版了《基地与帝国》和《第二基地》。这就是日后我们所熟知的《基地》三部曲。

1981年,阿西莫夫被出版商说动写了基地系列第四本——《基地边缘》。四年后,他继续创作了《基地与地球》,随后是前传《基地前奏》和《迈向基地》。这也组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由阿西莫夫创作的《基地七部曲》,彼此间剧情独立,却又紧密关联。在这几年中,阿西莫夫将“基地系列”与“机器人系列”和“银河帝国系列”结合,将所有系列作品同置于一个“基地宇宙”架构下。“基地系列”备受赞誉,1965年得到了雨果奖“史上最佳科幻小说系列”。

阿西莫夫和坎贝尔联手为“基地系列”打造出一门全新的统计科学,称之为“心理史学”,这门学问由书中数学家哈里·谢顿穷尽毕生之力创建,根据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数据,预测未来走向,规模一旦小于一颗星球或是一座帝国,结果就会失准。谢顿运用此一科学,预见银河帝国的殒落,整片银河将因此进入长达三万年的黑暗时期,直到第二帝国建立。

于是谢顿建立两座基地,藉以缩减蛮荒时期,一座远在边陲,是艺术与科学的避风港,相对的另一座则在“群星的尽头”。“基地三部曲”的主要焦点就在端点星上的基地。端点星上的学者为了抢在衰退期之前,保存人类科学的知识,努力编辑著一部全方位的《银河百科全书》,对谢顿真正的意图毫不知情(如果他们知道,就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变数)。基地的位置也是刻意选定的,千年后就是第二帝国的首都。

我们后面节目再来接着讲述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和《基地》系列。

参考

Hugo Gernsbac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go_Gernsback

基地系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5%9C%B0%E7%B3%BB%E5%88%97

Foundation seri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undation_series

科幻小说的 “神奇四侠” 和黄金年代的开始 https://www.ifanr.com/918297

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http://www.51flying.com/say/the1.htm